今天上午,人们来到龙华殡仪馆与吴孟超院士告别 新民晚报记者 孙中钦 摄(下同)
人们的哀思,穿过天空断断续续的抽泣,回荡在黄浦江畔。5月26日,上海,龙华殡仪馆,人们来到这里,与吴孟超告别。
5月22日13时02分,99岁的吴孟超院士走了,走得悄无声息。吴孟超,这位老人,这个名字,向世人诠释了何为大医之道。
有一种致敬,是“不远千里,送您一程”。
曾经的战友来了。77岁的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原护理部主任陆翠玉在吴老身边工作30多年,在大厅外说起吴老忍不住哽咽起来:“他始终愿意为患者做更多。患者排尿后,上了年纪的吴老也会蹲下来观察。”陆翠玉记得,每次吴老出差,总会带些特产分给护士们,让大家很感动。
曾经的学生来了。80岁的陈训如是吴孟超1978年招收的第一批研究生,昨天从云南赶来上海,见恩师最后一面。他红着眼眶,动情回忆:“吴老对学生专业要求很严格,但在生活中和蔼可亲。”
曾经的患者来了。70多岁的顾老伯天不亮就出门了。“真是位好医生啊!”他推开小辈的搀扶,拿着一束菊花,在送行的队伍里站得笔直。“每回查完房,吴老都会帮我拉好衣服,摆好鞋子。手术前,他拉着我的手,让我放心。”这样的经历,记者从很多病人口中都听到过。
有一种缅怀,是“先生之风,山高水长”。
队伍越排越长,却格外静默。拥挤的人群中,许多人低着头看不清面容。目光所及,只能见到一朵朵明黄和雪白的菊花。等候的人群中,一位抱着孩子的父亲惹人注目。他从江苏专程赶来:“我不曾见过吴老,却被他的故事感动多年。虽然孩子还小,当我想让他知道,要敬重国士。”
一片片的花海,是人们无尽的思念。大厅旁,早已放满了市民群众和吴老同事、学生送来的几十束花圈。在市民献花处,外卖小哥跑了一趟又一趟。“都是外地没法赶来的人委托我送来的。有人叮嘱我,一定要写上‘吴爷爷,一路走好’。”
有一种传承,是“感恩有您,吾辈奋之”。
李女士是一名医学生,今天特意请了假,从普陀赶来。她流着眼泪说:“所有肝胆外科学子都是吴老的学生,因为没有他,就没有肝胆外科的今天。”她一直记得吴老常说的“三心”:爱心、热心、耐心。即将踏上工作岗位的她,下决心要成为一名好医生。
上午8时,相俐至带着两岁半的儿子蛋蛋赶来吊唁。相俐至和先生都是医学生,她告诉记者:“我大学外科学课本第一页就是吴老的名字,我和我先生特别崇拜他。”蛋蛋的爸爸黄叔健因为今天要照顾病人无法前来,相俐至牵着孩子的手说:“我先生今天就在岗位上致敬吴老,我带孩子过来就是为了薪火相传,后继有人!”
还有不少医护人员刚刚值完夜班,没顾上休息,赶来和吴老见上最后一面……医护服与“海军蓝”随处可见,那是吴孟超一生所爱。
花海里,一束满天星与众不同。附着的卡片写着:望您像满天星一般照耀我们前行的路。